组成:菟丝子 12g、桑寄生 12g、川续断 12g、阿胶 9g(烊化)。
功效:补肾固冲,止血安胎。
适应症:肾虚所致的腰酸腹痛、阴道少量出血、头晕耳鸣、尿频等。
加减:气虚加黄芪 15g、党参 12g;血虚加熟地 12g、白芍 12g;出血多加仙鹤草 15g、苎麻根 12g。
2. 泰山磐石散(《景岳全书》)组成:黄芪 15g、党参 12g、白术 12g、炙甘草 6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白芍 9g、熟地 12g、续断 12g、黄芩 9g、砂仁 6g、糯米 15g。
功效:益气健脾,养血安胎。
适应症:气血两虚所致的胎动不安,伴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。
特点:方中黄芪、党参大补元气,当归、熟地养血,续断补肾安胎,黄芩清热安胎,为经典安胎方。
3. 固肾安胎汤(国医大师经验方)组成:女贞子 12g、旱莲草 12g、桑椹 15g、菟丝子 15g、续断 12g、阿胶 10g(烊化)、白芍 15g、黄芩 10g、甘草 6g。
功效:滋肾养阴,清热安胎。
适应症:肾阴不足、虚热内扰所致的先兆流产,伴五心烦热、口干咽燥、舌红少苔。
二、习惯性流产(脾肾两虚、血瘀型多见)1. 补肾固冲丸(罗元恺教授经验方)组成:菟丝子 240g、续断 90g、阿胶 90g、巴戟天 90g、鹿角霜 90g、熟地 120g、党参 120g、白术 90g、枸杞子 90g、杜仲 90g、当归 60g、砂仁 15g、大枣 50 枚。
功效:补肾健脾,固冲安胎。
用法:研末为丸,每次 6g,每日 3 次,孕前 3 个月开始服用,孕后继续服至既往流产孕周后 2 周。
适应症:脾肾两虚所致的习惯性流产,症见腰膝酸软、小腹下坠、神疲乏力、便溏。
2. 安胎饮(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化裁)组成:党参 15g、黄芪 15g、白术 12g、熟地 12g、白芍 12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续断 12g、桑寄生 12g、阿胶 10g(烊化)、甘草 6g。
功效:益气养血,补肾安胎。
加减:若见血瘀(如既往有刮宫史、舌质暗有瘀点),加丹参 12g、鸡血藤 15g;若阳虚怕冷,加鹿角胶 10g(烊化)、补骨脂 12g。
3. 加减四物汤(朱南孙教授经验方)组成:生地 12g、赤芍 12g、白芍 12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黄芩 10g、黄柏 6g、山药 15g、续断 12g、桑寄生 12g。
功效:养血活血,清热安胎。
适应症:血瘀兼热所致的习惯性流产,症见反复流产、舌暗或有瘀斑、手足心热。
三、临床注意事项辨证为先:中医强调 “辨证论治”,先兆流产、习惯性流产病因复杂(如肾虚、气血不足、血热、血瘀等),需根据个体症状、舌脉精准用药,不可自行照搬方剂。
孕前调理:习惯性流产患者建议孕前 3-6 个月开始调理,改善体质后再受孕,降低流产风险。
配合西医检查:若反复流产,需结合西医检查(如激素水平、染色体、免疫指标、子宫形态等),排除器质性或免疫性疾病,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。
调摄禁忌:用药期间需卧床休息,避免劳累、情绪激动,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活血食物(如桂圆、山楂、红花等)。
四、名医经验摘要罗元恺教授:认为 “肾主生殖”,习惯性流产多与肾虚冲任不固相关,强调补肾健脾需贯穿治疗始终,常用菟丝子、续断、桑寄生搭配党参、白术,脾肾双补。
朱南孙教授:提出 “安胎先安血,安血先调肝”,对血热或血瘀型流产,善用生地、黄芩清热,配合白芍柔肝缓急,防止肝气过亢动血。
国医大师班秀文:治疗先兆流产注重 “补而不滞”,常在补肾方中加砂仁、陈皮理气,防止滋补太过壅滞脾胃。
如需使用上述方剂,建议至正规中医院妇科就诊,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、体质辨证加减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伯乐配资-炒股配资股票配资-证券配资APP-线下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